近日,医院神经外科联合数字医学中心,通过数字神经外科术前仿真手术计划和3D打印手术导板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入路技术成功为一名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老年女性患者解除了病痛。4月8日,神经外科收治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李某,患者右侧面部间断疼痛5年,发作时剧烈刺痛,疼痛可由刷牙、洗脸及吃饭等动作诱发,以右侧鼻翼内为扳机点,发作间歇期无症状,每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这五年曾前往多地求医,刚开始口服卡马西平片疼痛控制尚满意;后疼痛间断出现,加大服药量疼痛仍很难控制;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经过多方打听,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医院神经外科寻求治疗。入院后,主管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右侧第二支)”。神经外科专家团队进行了数字神经外科术前仿真手术计划,鉴于患者体弱多病,经过评估,在和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神经外科和数字医学中心多位医师决定采用目前国内先进技术—数字医学引导下卵圆孔入路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手术的关键是经过面部皮肤穿刺进入Meckel囊内,但这一解剖结构直径仅约7mm左右,穿刺方向偏差三到五度,便不能准确的进入,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该手术的难点。因此,功能神经亚专业组应用数字医学的理念,进行精确的医学影像后处理,专门给她打造一个3D面具,在面具上制定穿刺通道。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进行影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并且将相关数据量化,设计专门针对病人量身定做的个体化面部手术导板,然后采用3D打印将设计变成实物——面具。手术在神经外科、数字医学中心和导管室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右上颌部疼痛症状消失,测试右上颌部有麻木感、右额部及右下颌部感觉正常,提示手术精确完成了右侧三叉神经第二支的球囊压迫,而右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及第三支均未波及。当困扰多年的疼痛得到缓解,患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日前,该患者已痊愈出院。此例手术的成医院尚属首例,填补了县域医疗在此领域的空白,为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了福音。此项手术是科室开展的新技术,丰富了神经外科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该手术在我院成功开展将使更多的患者获益。什么是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球囊压迫术是在3D打印手术导板或影像辅助下,将球囊植入到三叉神经半月节位置,然后向里面注射显影剂使球囊扩张,使球囊在Meckel囊内扩张成“梨型”,从而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使痛觉消失,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开颅、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神经外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